Search for:

移动电台FM前景展望:网络直播、短视频之后的红利行业

移动电台前三分别为:喜马拉雅FM、蜻蜓FM、荔枝FM,其市场份额分别问:28.6%、15.2%、12.2%。

喜马拉雅FM成立于2012年8月,手机端APP于次年3月正式上线月而荔枝FM成立时间于2013年。

喜马拉雅FM凭着PUGC(PGC+UGC:专业生产内容+用户生产内容)的并重内容创作以及打通产业上下游形成完整的生态链赢得大量用户青睐。

也在今年7月,其用户数明显增加,但之后便增长平缓,不光喜马拉雅FM如此,其他诸如蜻蜓fm、荔枝fm、考拉fm、多听fm等移动电台的用户增长率也出现明显下降。

由此可见移动电台的市场已经渐渐趋于饱和状态,各大电台平台由之前的“抢用户”转为如今的“抢模式”,当用户基数增长缓慢后,平台的首要任务自然是盈利模式的探索。

据速途研究院2016Q2移动电台内容关注度分布图数据显示:有声书籍占据25.6%,其次便是相声小品,之后还包括音乐、情感、新闻资讯、外语、自媒体以及公开课的内容,但后面的占额只有百分之几,可见,有声书籍和相声小品非常受到用户的青睐。

当“懒人听书”培养了用户的听书习惯后,大部分用户已经习惯用移动电台来“看小说”,而在其后的相声小品以及音乐电台更倾向于娱乐化。

娱乐化区别于专业化,大部分用户在听专业知识的时候一般不会在中途暂停,总是想把当前内容听完,而娱乐化则不同,用户可随时放松心态戴上耳机,也随时可以暂停下来摘下耳机去干其他的事情,不影响用户的信息吸收。

并非如此,根据相关数据来看,使用移动电台的用户群体占比最高的年龄层在25-35的白领群体,白领群体通常工作压力较大,非工作时间一般都是选择娱乐性较强的活动或者爱好来缓解身心的疲惫。

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听书还是尽量让自己开心的节目?所以,娱乐化的内容相对更有吸引力和耕耘价值,另外,也不外乎会有人选择专业方面的知识进行自我能力的补充。

诚然,情感类、资讯类的内容也会有一定的市场,但由于它们的独特性,需要针对独特的某一群人来展开,比如心灵受伤了需要听听情感鸡汤之类的,受众面较小,但也并非没有耕耘价值,说不定以后会有很大一批人喜欢戴着耳机听新闻。

当移动电台的用户基数增长缓慢,这也意味着这些用户已经开始沉淀,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数值,那么平台则应把中心放在个性化定制和内容创作方面,如果内容方面已经准备充分,那么这时候就应该考虑盈利模式的探索了。

虽然移动电台发展已经渐入佳境,但在盈利模式上仍然存在很多的不确定,尽管很多用户都愿意为内容付费,但这种消费现象并没有成为一种消费习惯,只有成为一种用户消费习惯,才能将盈利模式多样化。

不光是移动电台,用户为内容付费成为一种消费习惯后,对于所有提供内容服务的行业必定是雨后彩虹,变现将会多样化且轻而易举。

由于被直播、短视频等内容服务行业的冲击,导致移动电台并不能占据用户太多的碎片时间,可能用户只用很少的时间来使用它;加之其性质单一的特性(只有音频)导致受众面不大,内容创作受到局限。

它不像视频那样可以多元化,而且就算是通过移动电台来获取专业的知识,也只能是理论上的知识,涉及到实操,仍需要通过视频来解决。

它也不像短视频那样能够给用户带来直接的感官感受,也不像自媒体的文字那样具有历史沉淀性质、SEO的好处。

但移动电台能发展到和短视频、直播、自媒体几乎相等的内容服务行业,自然有它的优势。

由于内容创作受到限制,移动电台在技能知识方面只能是理论的知识,而在泛娱乐方面的创作可能用户会更倾向于脱口秀内容。

而且我发现移动电台平台提供的大多是录播,并非真正的实时直播,当然,录播有录播的好处,直播也有直播的好处;

直播可以进行实时的互动、交流、提问,其生产的内容扩展性大,不受主题限制,一般脱口秀主播就可以胜任,根据收听用户的实时提问、交流来生产内容,这样也就拓展了内容的丰富性以及提高用户的使用粘度。

随着车联网的发展,今后几乎每户人家都会有辆像模像样的车,当然,不光是自己的车,城市公交、出租车、地铁这些也都将成为移动电台的布局地。

随着智能设备的发展,各大企业都在为入口相互竞争,硬件设备的制造对他们来说根本就不算事儿,唯一让他们犯愁的是流量入口。从大企业收购小公司就可以看出(阿里巴巴收购豌豆荚的目的不就是为移动入口吗?)

所以,移动电台作为一款软件,当沉淀了足够的用户和用户忠诚度时,整合智能设备,进军生活服务也就势在必行。

故此,未来,车联网必定是移动电台的世界,下一个风口或许就是它,我似乎已经看到了又一场血雨腥风。

我是落云溪,关注互联网发展动态以及自媒体运营,如果你也是一名自媒体人士欢迎和我交流。

Leave A Comment

All fields marked with an asterisk (*) are required